49开张

重回七零年代 谢画屏 4193 字 4个月前

当然这些东西他也不好说得太明白,就模模糊糊地说了几句,李辉当然能听懂他的顾虑,一时也有点发愁起来,张建国的想法是这个时候的地方官员的普遍的正常的想法,关系到自己的政治生命或者说是身家性命,当然要谨慎。如果他不是来自于后世,估计如果是他坐在这个位置上,也会选择三思而后行,跟着大部队走虽然拿不到太多功劳,但是是最稳妥安全的做法了。但是他要怎么来劝说张建国呢,总不能说“你放心地去干吧,我知道这之后的历史呢”这样的话吧。

他想了一想,倒是让他想到一个办法,现在工商管理也是处于草创阶段。一个新成立的部门,没有任何经验可谈,是实实在在地摸着石头过河地在搞改革,要想规范管理个体户,把经济搞活,地方政府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。要是让秀水把发展个体户的想法写成社论发到报纸上,就能看出上头对这件事是什么样的态度。当然这个办法李辉是不能和张建国直说的,于是他只好迂回曲折地把话题绕到了报纸上面,时不时地提醒几句,看张建国最后突然猛拍大腿的兴奋样子,他应该也是想到了这个办法,高兴地直说李辉是贵人。

张建国的动作很快,他是副县长,本来就是分管经济的,新成立的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在他的分管范围内。张建国有个老朋友在秀川日报做记者,也就是之前张万江和李辉提过的那个人,张建国这次就找他帮了忙。过了没几天,李辉就在报纸的头版上看到了大大的标题——《搞活经济,发展个体工商户势在必行?》

这篇稿子一出来,在秀川乃至四川省都有了很不错的反响,正如李辉所料,几乎没有任何负面看法。张建国也很兴奋,把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纳入政府工作内容,这在全国来说都算是打头的,要是干好了,这可就是他的政治资本啊,他今年也才30多岁,正是年富力壮的时候,还想往上头再提几级呢!

张建国趁热打铁,立刻带着班子下基层调研,李家就被选作了调研的第一户人家,随即又走访了其他的人家,对于干个体,大部分老百姓的看法就是,别人家要干的话,好啊,咱们买东西方便了,听说不要票啊,咱们自己干就算了吧,这活太难,干不来。实际上人们也还是被左的思维禁锢着,觉得干个体有风险。走了一圈下来,张建国也基本上摸清楚了情况,这个事情是值得干的,但是还得慢慢来,老百姓们的观念还比较保守,等到第一批个体户干出了成绩,之后不用政府宣传,他们自己也会来的。

就这样,工商管局在张建国的授意下,连夜赶出了一个简单的个体商户管理办法。向县委打了报告后,秀水县决定先期发展50名个体商户,给予一定的扶持。李辉得到消息很早,在老百姓们还在讨论着这个话题的时候,他已经帮着黄玉秀写了一份个体经营小百货店的申请。有张建国在,他们的申请是最快批下来的,黄玉秀听到审批通过之后,心里头的一块大石头也落了地,终于下定决心要辞职了。

黄玉秀的辞职没有引起什么风浪,辞职报告也附上了医院的病情诊断,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承担长时间站立的工作,所以非常顺利地就办好了辞职手续。等到她的辞职手续一办好,李辉就拉着她去了工商局办营业执照。这个时候的营业执照还很简陋,就是一张白纸,上面拿碳素墨水手写了个体工商户的姓名、经营项目,还贴了个一寸的照片,最后盖了个工商局的公章就成了,连店面的地址都没有写。

说到店面李辉就有点犯愁,李家住的是居民院子,虽然也是在大街上,但是并不算真正的临街的地方,要想生意不错的话必须是要重新找门面的。关于门面,这会儿也没有什么私人的门面,都是国家的。他们这第一批工商户得到了秀水政府的大力扶持,门面之类的是由政府来出的。

李辉本来想着最好能在秀川市里头搞一个,那儿毕竟是市区,经济方面的前景肯定比秀水还要好。但是这样一来,还想让公家买单就不现实了。商业经营当然是要在当地才能起到活跃经济的作用,秀水政府可还没有那么高的觉悟,更不会圣母到出钱出力地让自己的老百姓去搞活秀川市里的经济。

看来只好等到自己的钱攒起来,以私人的名义到秀川市去买一个,李辉有些遗憾地想着。

挑门面是个关键的事儿,从古到今做买卖的人,都知道要把铺子开在好地段,不然怎么吸引买主呢?他们来来回回看了好几处地方后,又犹豫考虑了两天,最后还是挑了自家门口这条街上的一个门面。图的就是离家近,方便,而且本身这条街上的居住人口也挺多,开个小杂货店是不愁没有销路的。

这个门面是老建筑了,土木结构的两层小楼,楼上是个小阁楼。这块地方早前是县里面纺织厂的展示柜台,但是秀水的纺织厂一向经营惨淡,这一次搞改革,上头领导开会一碰头,就把这个门面划了出来给个体户。李辉去看了看,总的感觉是十分的满意,虽然房子是土木结构,但是空间还是很宽敞的。楼下的地方大,空间高,看上去没有压抑感。阁楼也不算小,能囤放商品货物,需用时还可以睡人。两个小缺点就是这种老式的建筑采光不大好,而且这会儿也没有什么卷帘门之类的,每天开店关店的还要一块一块上下门板。总算李大壮还算得上是个壮劳力,且黄玉秀干个体的事儿他也应了下来,上下门板的事情交给他黄玉秀也不算太辛苦。

门面选好,货源也不用操心,有了营业执照他们就是正大光明做生意。因为是以前纺织厂的展示店面,柜台、写价目的小黑板都有,所以在李辉的建议下,李家只是用简单的石灰水刷了刷内外墙壁,再把玻璃柜也擦得干干净净的,没过两天,放了两串鞭炮,黄玉秀的小杂货店就开张了。

开张的当天,李辉把手底下租书摊的小弟们都叫来,每个人都发了两分钱,叫他们放学之后就去自家店里买东西。小猴子在一边问说租书的生意怎么办,要不要歇一天?

李辉笑着说:“用不着歇,该怎么弄怎么弄,照常经营,咱们比平常提前半小时的样子收摊就成。如果有人问,你们就说那边开小杂货了,什么东西都有,要去看看热闹呢。”

张万江听了在一边直点头,哥这一招真是妙,租书的生意也没耽误做,还顺带把杂货店给宣传了。

等放学时几个人过去一看,李辉的笑容就更开怀了,生意好的不得了啊。这杂货店还是有自身优势的,黄玉秀人老实,卖东西也不贵,再加上东西又齐全,这就很能抓顾客了。

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店铺分工是很明确的,你要买扫帚买簸箕得到一家店,买了之后你要买针线又得换一家店,买完针线你兴许还得打瓶酱油什么的,你还得换家店。本来这样也多少年都过来了,老百姓们也都习惯了。但是黄玉秀这店一开张,那些本来只是来瞧个新鲜的人就发现了好处了——这多方便啊!再也不用东跑西跑的了,什么都有!

买东西的人是越来越多,黄玉秀由一开始的担忧也变得高兴起来,工作得也有劲了,这可和之前副食品店不同,这卖得越多,挣得就越多,这可都是要落到自家荷包里的钱呀!

李辉看到黄玉秀笑容满面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,应该说眼前的场景是他早就料到的。最开始开店的时候,黄玉秀没有自信,就打算做回自己的老本行,卖卖副食品就成。李辉把胸口都拍肿了赌咒发誓地要她相信自己一回,她才敢进各种各样的货物来卖。

眼下看她忙得不可开交,李辉回头给张万江和楚飞招呼了一声,就急忙钻进店里去帮忙。结果李辉却是个“眼高手低”的,没办法,他再怎么伶俐,毕竟也不熟悉货品的摆放,寻摸个东西得找上好半天。他数学做得再好,连哪样东西卖多少钱都不知道,人家问他他也只好转头去问黄玉秀,反而给黄玉秀添了乱,最后被黄玉秀忍无可忍地卸除了他的工作职权,要他回家去。